情系母校

发表日期:2011-10-21    来源:    作者:    发布:admin    审核:admin    阅读量:2171

生命中的那一簇簇温暖的火焰(1982级 张巅)

 

1982   张巅

 

 

回望是一种打量,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审视,这种审视因为拥有了时光沉淀或过滤而显得格外生动。譬如说最近一段日子我回想自己在太湖师范三年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譬如说此刻我在电脑前敲打的一个个的方块字,近30年前的那些断断续续的片断,仿佛听从于隐隐中的某种召唤,纷至沓来,渐渐由模糊而清晰……她们最后竟然形成燃烧的哔剥作响的火焰——那可是我生命中一簇簇的温暖的火焰啊!

打破“铁饭碗”思想打开了人生的紧迫感

1982年我16岁,那年的9月是我人生中的狂喜的日子——我梦想成真,成为安徽省太湖师范八二级二班的一名学生。说“狂喜”现在的人或许不理解,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考上中专就意味着跳出“农门”,拥有一份能拿到稳定月工资的工作,那可是乡下人梦寐以求的;“狂喜”对于我来说有更重的份量,我家在望江县最为偏远的一个小村庄,我是全村第一个通过考试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同村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吃上了商品粮,端上了‘铁饭碗’”,这让父母感受到了莫大的荣光,让我也收获了个中不乏虚荣成份的沉甸甸的喜悦。

开学的日子在兴奋中一天天度过,我们终于赢来了1982级入学新生的欢迎会。全校三个年级师生七、八百人齐聚在操场上,黑压压的一大片。那天会议的内容已经记不得了,我记起的只是蒋校长那带有浓郁的苏南方言腔的七个字在一次又一次地响起:“打破‘铁饭碗’思想”!

很快,我们的班主任丁星老师就在班会上简洁地传达了什么是“打破‘铁饭碗’思想”:各门功课尤其是音、体、美等考核不合格者不发毕业证,拿不到毕业证当然也就“端不上‘铁饭碗’”了。于是,太湖师范的三年成为了我们初中紧张学习的延缓:《文选与写作》《数学》《物理》《化学》等我们都是拿出初中考中专的劲头听课、做作业、迎接期中期末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材教法》等专业课的学习,我们更是一丝不苟,“教育原则”“教学原理”“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等我们几乎是整个章节甚至是整本书地全背诵;《音乐》《美术》《普通话》等初中从未涉及的领域更是不敢掉以轻心,从简谱到五线谱,从素描起步到国画基础,从平舌音翘舌音的区分到四声的练习,我们学得又兴奋又紧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那个年代的太湖师范毕业生,掌握的是全方位的令我们受益终生的知识面!

——哦,打破“铁饭碗”思想!

现在看来,30年前的“打破‘铁饭碗’思想”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打开”,它“打开”的是我们人生的紧迫感,它警示我们避免懈怠而时时不忘奋斗与追求;这种“打开”可谓是让每一位太湖师范的学生都心怀感恩(至少对我个人是这样),它“打开”的紧迫感一点一滴连续不断地深入血液,已经和正在变成我们能够积极向上的最为丰富的养料。

寻常的折纸课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鼓励与创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最为狂热的年代,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一篇哪怕是“豆腐块”大小的文章,也被誉为“天才”,当作家更是许多青年人珍藏于内心的梦想。

我的诗人梦竟然是从一堂折纸课开始的。

是师范一年级的下学期吧?记得是某个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上课铃刚响过,一位身材修长、西装革履的老师夹着几页大白纸进来,在我们起立又落座后他慢悠悠地说:“同学们,这节美术课我们练习折纸……”

我们当然认识他:宋冬生老师!教我们隔壁班也就是八二级一班的《文选与写作》,被誉为太湖师范的才子。钢笔字、版书都写得潇洒漂亮,还经常有诗歌在各大报刊发表。他稍长的头发茂密,略微地有些卷曲,在校园内常常是独来独往的身影牵引了众多仰视的目光。

那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用两张纸分别折长颈鹿和船。我的纸船很快就完成了,剩下的一张纸我没有用它来折长颈鹿,而是在上面写着题为《折纸》的分行文字,记得最后两句是“洁白的小船呀/载着我驶入遥远的未来和/无边的梦想”。我正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快感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师来到我桌前,拿起我写着满字的那张纸,长时间地看着,看着……最后盯着我的眼睛,问:“这是你刚才写的吗?”看到我点头之后,他接着以一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说:“你写诗很有天赋!”

天赋?!——当时我觉得这是对我写作才能的最大的肯定,因为这是来自于被公认为才子的老师的褒奖啊。我感到周身的血流在加快,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油然而生!从这一天开始,我课余时间全部泡在阅览室,在阅览室里我也只看《诗刊》和《星星诗刊》,并把自己认为好的诗歌全部抄录到一个笔记本上;从这一天开始,我课外活动总是往老师家跑,听他朗读顾城、舒婷的朦胧诗,介绍曹汉俊、钱叶用、沈天鸿等安徽著名诗人。当然,老师也将上面发表了他的诗的诗歌报刊让我看,并介绍他构思发表的那首诗的具体情形。为了获取得丰富的文学知识,我往教自己《文选与写作》的何霜葆老师家中跑得更勤了,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写作我都是一点点地向他请教。老师也打开他的藏书柜,将他自己的《文学基本原理》等藏书借给我看,有些书还是他大学时的课本,看着那些有老师自己圈圈点点的理论文章,我觉得自己收获更大也更直接了。在接近于疯狂的阅读中,写作的冲动也在持续地滋长:一首,又一首;与此同时,投递的稿件也飞往地北天南……毕业前夕,一首题为《铁索桥》的诗终于在河北《无名文学》发表:……“外祖母说/铁索桥是不实行计划生育的妈妈/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面前/都有你永远也长不大的娃娃/勇敢者都要从你孩子的肩上走过/用血红的颜色书写/书写比道路坎坷得多的传说/而在走过铁索桥的岸边/正摇晃着一朵朵/充满诱惑力的杜鹃花”。师范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一直铭记母校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多年来坚持在教学之余进行诗歌创作。诗歌先后见诸于《诗刊》《星星诗刊》《安徽文学》《清明》《解放军文艺》等全国四十余家报刊,有一些还在省市获奖。

30过去了……在母校百年校庆时回望,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有一种温暖的火焰永驻心灵深处。我相信,许许多多的不同时期的学子,他们都拥有了与我相同的感受:源自于母校太湖师范的那一簇簇温暖火焰,她所折射出的紧迫感、创造性等等成为自己人生的无穷的财富。

 

(作者现供职于望江县委组织部)

 

学校概况
新闻中心
教学科研
德育工作
百年校庆专题
学生园地
数字化校园
本站专题

版权所有© 2019 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    |    本站备案序号: 皖ICP备1001080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29号     技术支持:视远信息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晋熙镇晋湖南路115号    电话:0556-4162121    网站维护:信息中心
页面执行速度0.0028秒 今日文章数:2 文章总数:2664   今日访问量:218  本月访问量:6971  总访问量:352671